重庆3M测试片
您当前的位置 : 首 页 > 新闻中心 > 产品百科

目前食品安全检测的项目主要分为了哪几类?

2019-12-06

一、是药残留(包括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等在内);

二、主要是利用生化检验;无论理化还是生化检验,样品处理过程是必须的;

三、是重金属;另外一类是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生物毒素;前两类有毒物质在食品中的残留量的检测主要是借助于理化检验。

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者可以结合自己需求去选择食品安全检测设备,如果是实验室用,可以买专业的食品安全检测设备,如果是农贸市场或者生鲜超市可以选择便携式的快速检测设备,也可以根据食品的种类去选择相应的检测设备。再有就是结合精准度去选择进口设备和国产设备,目前大部分国产设备在技术革新上都有很大提高,推荐购买性价比更高的国产仪器。

炎炎夏日,三两好友约个大排档,吃点海鲜喝点啤酒,唠唠“家事、国事、天下事”,嗨极了。很多人还喜欢在这个时候吃新鲜的生鲜,比如生蚝,生鱼片等,海鲜味美,但吃海鲜一定要警惕副溶血性弧菌中毒。副溶血性弧菌为革兰阴性菌,主要存在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这种细菌在淡水中生存期短,在海水中却可以生存47天以上,广泛存在于海洋制品以及高含盐腌制品中,如果人们吃了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会引起腹痛、呕吐,严重者会脱水,甚至死亡。

1950年分离到该病原菌,当时发生在日本大阪的一起沙丁鱼造成的食物中毒分离到了从前未知的新的一种细菌,事后才命名为副溶血性弧菌。该中毒事件当时造成了272人发病、20人死亡。随后,在1956年和1960年又暴发了2起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据统计,在1965年~1974年间,日本有高达24%的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目前,副溶血性弧菌腹泻感染的状况呈现感染人数和病例数不断上升的趋势。根据美国CDC的数据报道,2012年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率相比2006年~2008年上升了43%,而沙门菌和O157大肠杆菌并没明显变化。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where from?

直接污染

海水及沉积物中有副溶血性弧菌。沿海地区的渔民、饮食从业人员、健康人群副溶血性弧菌的带菌率约为10%,有肠道病史者带菌率可达30?90%。

间接污染

沿海地区炊具副溶血性弧菌的带菌率约为60%,很多都是被间接污染的: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在比较高的温度下存放;食用之前加热不彻底或生吃;熟制品受到带菌者、带菌的生食品、容器及工具等污染。

引起副溶血性弧菌中毒的食品主要是海产食品,其中以墨鱼、带鱼、黄花鱼、虾、贝、海蜇为多见,其次为腌渍食品,如咸菜、腌渍的肉禽类食品等。

吓死宝宝呢,如何预防?

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要抓住防止污染、控制繁殖和杀灭病菌三个环节,其中控制繁殖和杀灭病原菌尤为重要。其中净化处理、低温保藏、加热灭菌、生熟分开是非常关键的控制繁殖和杀灭病原菌方法。

监管部门应当严格监管食品采收、加工、贮存、运输、销售和消费即“从产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这就需要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以对海产品及其生长环境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控。

“纳尼”,如何鉴别?

培养法

传统的培养法检测时间需要一周,且操作费时费力,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很难满足人们快速检测的需求。

免疫学方法

为普遍是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该方法所用仪器简单、成本低、特异性强并且试剂可以长时间保存等优点,但ELISA法对技术和实验人员的要求条件高,并且对分子量低或不稳定的物质检测有一定的困难。

核酸扩增检测

核酸扩增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主要包含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等温核酸扩增反应。PCR反应在检测副溶血弧菌中已有应用。这种方法检测速度快,特异性强,但需要反复升降温,且对仪器、实验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所以,一般基层或社区医院及无法应用。

重庆3M测试片

标签

最近浏览: